国际学术文献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学术文献
物价波动中外部冲击作用研究进展
时间:2012-11-22       稿件来源:《经济学动态》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性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各国物价水平呈现出持续走弱或高涨的情况。这一经济现象使得学术界更为集中地关注了物价波动中外部冲击的作用。本文从物价波动中外部冲击作用研究进展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性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各国物价水平呈现出持续走弱或高涨的情况。这一经济现象使得学术界更为集中地关注了物价波动中外部冲击的作用。本文从物价波动中的来源与性质出发,探讨了来自于供给与需求的外部冲击对物价的影响程度及其传递机制。并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分析各经济体物价波动中外部冲击作用的不同表现及其原因并指出此方面研究特点、未来研究方向及政策立足角度。
      关键词:外部冲击 物价波动 传递机制

      近十年来,国际宏观经济形势波动极为频繁,包括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国际利率持续拉大,金融与债务危机迅速蔓延以及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反复出台。与此同时,各国国内的物价走势也随着这些国际冲击而不断波动。如2008年金融海啸所带来的衰退与各国物价持续走弱相伴而行;近一两年里美国反复出台的量化宽松政策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扬,极大地推动着各国物价的快速上涨。那么,外部冲击是否成为一国物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影响机制又是如何?面对各种外部冲击与各国物价频繁波动,不少经济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外部冲击对物价波动的作用及其传递机制。
      一、物价波动中的外部冲击来源与性质
      外部冲击的理论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经济体系之外的真实因素冲击是导致经济周期的根源,并形成了对“外部冲击”理论深层次探讨的起点。不过,外部冲击早在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及理性预期学派等宏观经济理论就已经存在,主要体现在从经济冲击角度对经济周期贡献的解释中。简言之,他们认为影响经济周期的根源可以归结为影响总需求面的货币冲击。21世纪以来,这方面研究开始大量增加。各学者并不拘泥于何种学派的何种外部冲击思想或理论渊源,而是吸收了需求说和外因论的各角度,从经济一般均衡角度来论证外部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关于外部冲击因素对物价波动的影响,早期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大宗商品价格对主要工业国物价波动的作用。之后,随着新兴经济体融入全球化而面临着更多的外部冲击时,不少文献开始更细致地探讨了外部冲击的性质与来源。
      (一)供给冲击
      石油与粮食的价格波动是典型的供给冲击,会从生产的角度引致物价波动。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大都肯定了这类大宗商品价格对物价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或时间上则有所不同。
      1.石油价格冲击对国内物价的影响。石油价格波动对于石油进出口国来说,石油价格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无法忽视,而影响程度的大小则取决于多种因素。B.Setser(2004)指出这些因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真实石油价格的上涨率;二是冲击的持续程度;三是美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度;四是财政与货币当局的政策反应。他认为,由于石油价格波动幅度大,所以石油冲击会加大美国潜在的通货膨胀。Galesi&Lombardi(2009)考察了工业国中外部冲击对通货膨胀的短期影响,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变化最容易受石油价格变化的影响,而且这种物价的传递还与地区之间相互波及有重要联系。Christensson(2009)在分析石油价格冲击对美国物价波动的地区差异时指出,石油价格对总通货膨胀(Headlineinflation的传递显著,但对核心通货膨胀(Coreinflation)传递不明显。随着新兴经济体工业化的发展,石油价格波动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不过,表现有别于发达经济体。Tangetal(2010)指出,发达市场上,生产者可以根据需求弹性提高产品价格来应对石油价格冲击,当不利的市场环境消除后,就可以很快恢复冲击之前的价格水平。而在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内,这种市场调节机制会受到扭曲的价格机制影响,所以石油价格冲击对CPI与PPI的传递会有所不同。Chou&Tseng(2011)探讨了石油价格对台湾地区物价的作用,认为短期中,即使是石油价格猛烈飙升,由于CPI篮子中主要是一些生活必需品,所以石油价格波动也不会影响到对物价的传递。
      2.粮食价格冲击对国内物价的影响。一般来说,CPI指数中粮食的权重越高,粮食价格对物价的冲击越显著。Gelos&Ustyugova(2012)对CPI指数中粮食权重最高的20个国家进行了检验,发现10%的国际粮价的上涨会使物价上升1.4%;而权重最低的20个国家中,物价上升值仅为0.3%。由于粮食在发展经济体消费篮子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对粮食价格冲击则主要表现为新兴经济体的供给冲击。Walsh(2011)的研究显示,粮食冲击对穷国冲击持续而且巨大。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总通货膨胀率,还会因为人们的预期反映在其他下游行业,即时地推动核心通货膨胀率。Loraetal(2011)在探讨拉美地区粮食价格冲击对国内物价影响时指出,粮食冲击的传递程度与规模在拉美各经济体内表现都不同,这与汇率制度灵活性、货币政策行为、是否为粮食净出口或进口国,及其进口粮食在国内消费篮子中的比重均有着极大的关系。Senbeta(2012)就指出,非洲国家有70%的是初级产品的出口国,所以物价水平直接受到国际粮食价格的冲击。即使对发达经济体,粮价冲击也可能会由于产业链的作用对物价起到滞后影响。
      (二)需求冲击
      来自于外部的需求冲击对各经济体影响更为复杂与深远。不少学者立足于主要工业国内的物价、经济增长与利率变化、政策等国际因素,从国内需求角度来研究对物价的影响。
      1.美国经济与政策因素的作用。需求冲击会通过影响出口需求、市场流动性甚至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到国内物价变化。其中,美国经济与政策的变化因素无疑是各国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主要关注的对象,但各文献所研究的影响程度甚至方向都有所不同。Citigroup(2009)的研究指出,美国GDP增长率的变化会引起新兴市场经济体GDP增长率的相应变动。该结论间接地说明了美国产出对于新兴经济体物价波动的影响。Genberg(2005)认为,东亚经济体通胀变动有趋同趋势,其原因是,美国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利率这些主要外部冲击对这些经济体的价格有显著与相似的影响。而Mackowiak(2007)的研究则独辟蹊径地分析了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认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得新兴经济体主动贬值,产生推动物价上涨的效果,其传递程度高达55-85%。
      2.贸易条件冲击的作用。另一个受到关注的国际经济因素为贸易条件,这对于开放经济体尤为重要。对于小型开放经济体的研究,大多证实了贸易条件对物价的影响。如Mihailovetal(2008)用开放的菲利普斯曲线考察了十个有较大进口份额的经合组织小国,这些国家都有着较大的进口份额,其结果证实贸易条件等外部因素甚至比国内产出更易影响国内物价。同时,他们提到了经济规模、生产结构及其贸易模式对物价的可能影响,但并没有给予证实。Senbeta(2012)的研究表明,对于那些进出口比重大的国家而言,贸易条件冲击直接影响产品的需求状况,并对物价造成影响。如在非洲,国际大宗商品的波动直接影响到贸易条件。而非洲出口税为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所以贸易条件冲击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公共产品和服务。
      (三)汇率冲击
      汇率的波动会直接造成进口商品价格或相对出口商品价格的波动。所以汇率冲击不仅对进出口需求有直接影响,还会从供给角度上对进口大量中间产品的国家形成冲击。大多文献研究表明,汇率变化对通货膨胀影响显著相关。Hufner&Schroder(2002)对欧元区国家分析表明,名义汇率贬值会引起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在1年后上升0.4%。Cam-pa&Goldberg(2006)的结论显示,汇率冲击对经合组织国家总价格水平的平均传递系数接近15%。Faruqee(2006)的研究指出,汇率冲击短期内传递效应低,但会随着时间递增。其中,汇率对生产与出口价格传递效应较高,对进口价格传递性最高。对于新兴市场汇率与物价传递机制也有少量文献给予探讨。如Hahn&Sanchez(2007)对新兴市场体进行分析发现,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都是小于1。总体而言,大宗商品供给冲击对物价波动有着明显作用,其中石油价格波动对发达国家物价波动影响显著;而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影响物价波动的外部冲击来源更为复杂,既有供给冲击,也有需求冲击的因素。
      二、外部冲击对物价波动的传递机制
      外部冲击对于物价波动的影响程度,根源在于外部冲击通过哪些因素传递至国内物价上,这对政策把握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部冲击的贸易传递机制
      贸易传递机制是外部冲击影响国内物价的传统渠道,并随着全球化的深化表现得更为多元化。其中,最为直接的是大宗商品对国内商品价格的传导;其次,汇率变动对贸易商品价格的影响最为广泛;另外,当贸易规模扩大时,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外部冲击会改变这些市场竞争状况,对国内价格产生压力。对于贸易渠道的研究,各文献主要从微观角度进行了分析。
      1.生产成本角度的价格链渠道。从生产成本角度分析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思想一致,着重强调供给方面。这一角度重点考察价格链对外部冲击的反应,验证外部冲击如何影响产品定价渠道,最终传递到消费者物价指数上。Hahn(2003)考察了外部冲击价格链渠道的系列影响。其结果显示,非石油价格冲击对国内物价影响最大;之后分别为汇率冲击与石油冲击。而冲击的传递程度与速度随着价格链环节依次下降。其原因在于,从分销渠道的价格链来看,汇率冲击可以直接影响到所有的非石油进口价格,而石油价格冲击只能对非石油产品进口价格产生间接影响。Landau&Skudelny(2009)探讨了原材料价格冲击、汇率冲击、生产者成本价格及欧元区使用的调整后的消费者价格指数(HarmonizedIndexofConsumerPrices,HICP)的传递渠道,认为外部冲击会通过名义汇率的途径对HICP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对生产价格环节产生间接影响;能源、粮食与原材料等价格冲击则对生产价格产生直接影响,从而最终间接影响到HICP。
      2.开放经济中劳动力成本与中间投入品的作用。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开放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竞争与中间投入品因素。Genberg&Pauwels(2003,2004)在生产成本这一角度上加入开放经济条件,论证了新兴经济体的外部冲击、国内工资与价格调整的传导机制,指出外国通货膨胀可能体现在本国进口中间品的成本上,并影响到国内物价。Genberg(2005)考察了东亚经济体之间工资成本差异、贸易竞争效应等结构性因素,并论证了这些结构因素对外部冲击与国内物价传递程度所造成的影响。
      (二)外部冲击的金融传递机制
      随着各国金融开放程度提高,资本流动规模扩大,贸易赤字和国内缺口都可以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弥补,这使得物价波动对国内产出缺口的敏感性下降,而对外部冲击的反应更为灵敏。
      1.资本因素的波动。资本流动的过度波动会影响到汇率机制,并引起国内流动性与资产价格的变化。Gokarn&Singh(2011)认为,随着跨国投资的增加及各国资本项目自由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渠道成为最重要的外部冲击传递渠道。这是因为,即使国内基本层面无波动,资本流入导致本币急剧升值会引起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破坏中小企业竞争力,引起类似于“荷兰病”的经济后果。所以货币政策应极为关注金融稳定。另外,跨国银行借贷与FDI对外部冲击的作用在发展经济体表现得尤为显著。Brambila-Macias&Massa(2010)就指出,当美国GDP增长率下降时,拉丁美洲国家从美国借款减少,导致本国信用紧缩,引起物价下降及经济衰退。他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下降10%会引起人均资本增长下降3%;而跨国银行借贷减少10%则会引起人均资本增长下降1.5%。
      2.资产平衡表效应。资产平衡表效应(thebal-ancesheeteffect)指的是,汇率或利率变动可能会导致对外借债企业由于资产缩水、资不抵债而陷于破产。外部冲击会通过资产平衡效应使得资产价格波动,影响企业资产及银行信贷,最终影响到市场流动性,出现物价波动。这在金融市场较为脆弱的新兴经济体表现得较为明显。Kumar(2003)提出,由于资产平衡表效应,资产价格的下降形成了对厂商信贷的收缩压力,最终拉长了国内物价紧缩的持续时间,加深紧缩程度。Disyatat认为,资产价格下降会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影响到物价。前者会产生财富紧缩效应,后者因资产平衡表效应的恶化而收缩新银行贷款。如果金融市场遭遇外部冲击产生了资产价格波动,会很快从实体经济层面上反映到国内物价上。
      (三)汇率传递机制分析
      汇率变化是遭遇外部冲击时在外汇市场上的重要反映,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生产价格中,最后传递到国内物价水平上。若从微观基础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传递机制,不可避免地都会涉及到汇率在机制中的作用。
      1.汇率传递的微观途径。厂商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方式是决定汇率传递机制的重要环节。Mc-Carthy(2006)以分销链定价(pricingalongadistri-butionchain)为角度,因市定价(pricingtomarket)为基础,分析了预期通胀率、需求冲击及供给因素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研究认为,汇率对进口价格的影响明显,对国内价格上涨影响轻微;但由于进口价格对物价影响明显,所以汇率传递在进口份额较大时更为显著。Bhattacharyaetal(2008)通过因市定价与本地货币定价(localcurrencypricing)方法,探讨了汇率如何影响产品入境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最终消费者所支付的进口产品价格、非贸易品国内价格及国内价格。汇率改变会导致各利益体对利润加成的调整,导致相对价格的改变。如进口商为赚取中间利润,对进口产品进行加成,当汇率变动时,会导致进口价格与最终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改变。可见,McCarthy和Bhattacharya等的研究表明了汇率对国内物价的传递程度依赖于厂商价格控制能力与价格溢价的影响。
      分销成本和利润分配是汇率传递的另一个重要微观因素。Campa&Goldberg(2006)认为汇率冲击是通过分销利润与进口投入品最终传递到国内物价上的。由于进口投入品在贸易品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当家庭非贸易品中包含了进口投入品时,价格水平对汇率冲击会更为敏感。其结论是分销毛利会加大汇率对消费品的传递机制的显著性。Faru-qee(2006)的研究表明短期汇率冲击传递到要素、贸易、批发或零售价格的程度都很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生产价格、贸易价格传递程度逐渐变大,而对进口价格传递程度最大。
      2.汇率传递的宏观影响因素。从宏观角度上来看,经济结构因素往往会影响汇率传递程度。Cam-pa&Goldberg(2002)在传统一价定律基础上,强调贸易结构因素对汇率传递的影响。他们认为汇率对于贸易品价格传递程度及生产者利润溢价的影响程度,常集中于产业或市场定价能力上。若汇率的进口传递程度低,即说明名义汇率波动不容易产生支出转换效应,那么货币政策对实际冲击治理更为有效。名义汇率波动大的国家对进口汇率传递程度大,这与贸易构成有关。Campa&Goldberg(2006)的分析表明,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零售价格对汇率的敏感程度不断升高,其原因在于进口产品在国内产品与贸易品中比重上升。同时,产业结构的状况也决定了汇率冲击对不同产业与子部门的生产价格有着异质性。Hahn(2007)探讨了部门开放度、产品特征及产品的市场竞争等因素。研究显示,工业部门、贸易增加值部门及其服务部门对汇率的反应最为显著。制造业环节是其主要传递途径,但传递程度也各不相同,如粮食生产反应为零,而机械设备等反应最为激烈。其中工业集团内的资本、中间品对汇率传递很高。能源、电气、供水的价格对汇率传递最大。
      三、物价波动主导因素的国际比较:外部冲击抑或国内因素
    从各种文献分析中可以看出,各类经济体的国内物价波动对外部冲击的反应差别较大,甚至在同一类经济体中也有差别。
      (一)物价波动主导因素的国际比较
      1.美欧等发达工业化国家受石油价格波动冲击,但影响力减弱。Hooker(2002)考察了1962-2000年间美国石油价格变化率、失业率与滞后通货膨胀的关系后发现,它们之间呈现结构性变化,即在1981年前石油价格对通胀影响非常明显,但之后美国核心通货膨胀指数则对石油价格变化不敏感。Anderton(2003)分析了油价变化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及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时认为,不同环节影响程度具有差异,而且这种影响逐步递减。
      2.欠发达经济体物价波动受外部冲击的影响明显。Senbeta(2012)对于非洲的研究表明,外部冲击的影响大于国内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冲击主要来自于欧盟与中国经济影响,但各个国家的所受冲击程度并不一致。Brambila-Macias&Massa(2010)指出,金融冲击(如美国利率、新兴市场债券指数及高收益债券)、贸易冲击与外部增长变化的冲击是影响拉丁美洲经济的主要原因,对于GDP变动及物价波动起到一半以上的解释力。
      3.新兴市场体中外部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较为复杂。Al-Jawarneh&Sek(2012)考察了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及香港地区等新兴经济体,认为政府消费支出与国内货币政策是决定国内物价的主要因素,但是汇率、贸易条件、贸易开放度等因素对其影响日益加大。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8)等研究大多认为外部冲击对中国通胀有明显影响,其传递机制则是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货币冲击多条渠道对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表明外部冲击导致国内价格波动后的深层次经济问题。IMF(2012)认为俄罗斯作为石油出口国,外部市场变化易引起石油价格波动和不稳定的资本流动,从而导致国内产出与物价的波动。Gokarn&Singh(2011)认为外部冲击从贸易渠道、金融渠道上对印度的经济波动和物价造成显著影响。
      (二)影响外部冲击传递程度的国内经济层面因素分析
      以上国际比较中得知,即使是同一发展水平的经济体,也有可能面临着不同外部冲击反应。那么,到底是外部冲击还是国内因素决定了物价波动,显然还要追溯到各国不同的国内经济与政策因素层面。
      1.一国经济结构决定了所面临的外部冲击来源。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程度、进出口比重及其结构,都会决定这个经济体会遭遇到何种外部冲击及程度。即使工业化国家,由于其对石油依赖度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供给冲击影响。
新兴经济体发展高度依赖于外部经济、汇率稳定、出口竞争激烈等,这些因素使得外部冲击传递有着自身的特征。Bussiere&Peltonen(2008)研究了新兴经济体汇率对出口与进口价格的传递弹性,认为新兴经济体的弹性值大,主要受汇率制度及其产品差异性的影响。Chewetal(2009)考察了新加坡汇率对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出口商品边际利润的影响,认为由于新加坡是价格接受者,且高度依赖进口,所以外部冲击通过汇率影响进口价格、成本变化,甚至如预期、消费偏好、竞争性等结构因素,并对CPI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汇率的变化迅速反映到国内进口价格,之后汇率传递的影响迟缓;进口商会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状况适当改变价格,所以进口商的汇率传递在经济强劲时汇率的成本节约份额比经济低迷时要小。
      欠发达体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出口依赖于初级产品,需要借入外部资本发展经济,决定了这类经济体会同时遭遇到供给与需求的外部冲击,并通过贸易渠道与金融渠道进行传递。Senbeta(2012)指出, 非洲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与半制成品,加上近年来援助、直接投资及其跨国银行借贷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外部冲击通过贸易渠道与金融渠道同时影响到经济发展与物价。BrambilaMacias&Massa(2010)对拉丁美洲的外部冲击的研究给予了相似的结论。
      2.钉住通胀的货币政策目标可以有效地扭转外部冲击的传递过程。国内政策往往会对外部冲击的负面影响做出相应调整。不同的政策反应会带来不同的经济运作结果。Zhu(2008)认为,较为发达的经济体会在遭遇外部冲击时即时调整经济结果,并把外部冲击转化成为发展优势。而较低发展层次的国家缺乏合适的政策应对,或者干脆进行外贸限制以隔绝外部负冲击。
      发达工业国在石油危机后就注重了货币政策在石油冲击传递中的作用。Galesi&Lombardi(2009)认为,虽然石油冲击对总通货膨胀有影响,但对于核心通货膨胀的第二轮传递并不明显,说明了发达国家政策调控的结果。其实Taylor(2000)就曾提出,石油价格冲击传递效应的下降是由于货币政策转变后的低通胀环境所致。Hooker(2002)也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美国有意识降低对能源依赖度外,1980年后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减少,防止了石油价格对国内核心通货膨胀的传递。Bailliu&Fujii(2004)的实证检验表明,降低通胀的货币政策会减弱工业国汇率对进口、生产者与消费价格指数的传导性。
另外,货币政策若对外部冲击的作用进行前瞻性决策,执行反通胀目标可以降低汇率或金融渠道对物价的传递程度。Choudhri&Hakura(2006)认为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汇率传递效应不断下降。低而稳定的国内通货膨胀就被视为汇率传递效应降低的主要原因。所以从政策上来看,Mishkin(2008)和Bouakez&Rebei(2008)提出,中央银行反通胀的决心对于降低汇率传递效应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Brambila-Ma-cias&Massa(2010)认为,拉丁美洲经济体的结构改革以及不断降低的货币错配程度,已经缓解了金融市场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另外,当前政策上更钉住通胀目标、减少外国货币和短期债券,所以外部冲击中的金融传递程度正在减小。
      3.合适的汇率制度能缓解外部冲击对国内物价的压力。理论上,浮动汇率制度是减弱外部冲击的缓冲器。Abrego&Osterholm(2010)提出应考虑充足的外汇储备与灵活的汇率制度因素,并主张在此基础上分析外部冲击的作用。IMF(2012)肯定了俄罗斯灵活的汇率制度的缓冲作用。但以上文献都没有从实证检验上进行证实。其实,若将经济结构与政策因素同时考虑进去,则灵活的汇率制度并不一定最合意。
      首先,出口比重较大的经济体在遭遇外部冲击时易产生支出转换效应,汇率传递路径可能发生改变。Chia&Cheng(2012)的实证研究表明,钉住的汇率制度能减弱外部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其原因在于,当遇上贸易条件或外部利率等冲击时,贸易相对价格改变或者产生消费支出转换效应,此时非贸易品价格会发生变化。当收入效应占主导地位时,购买力平价使得物价水平根据实际汇率波动来进行调整。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名义汇率与非贸易品价格都可以变动,实际汇率波动更大,物价波动大;而钉住汇率制度下,实际汇率波动小,则物价波动也较小。
      同时,新兴经济体偏好于通过借入外债来发展经济,而浮动汇率制度会加剧资本的大进大出,并影响到物价水平。Cavallo(2005)认为,新兴经济体市场中充斥大量外资,当遇上负面冲击时,浮动汇率制度虽可通过货币贬值来加强竞争力,但短期中会出现资本外流,导致货币更加贬值,加上汇率超调效应,会有明显的资产平衡表效应。此时,信用紧缩对物价产生紧缩效应。所以,对于新兴市场体来说,钉住汇率制度对于稳定产出或物价来说都是最优的。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如果在钉住通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下,稳定的汇率制度往往是缓解外部冲击对物价影响的最佳选择。如Mackowiak(2007)认为新兴经济体对于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做出贬值反应,引起物价上升。所以,如果国内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为目标,香港地区那样采取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反而可以降低美国因素对国内物价的传递。Gerlach-Kristen(2006)在比较香港地区的货币局制度与新加坡的汇率目标制度时,也提出了不同的汇率制度虽然会导致外部冲击对物价的不同传递路径,但由于货币政策事先的反应,最终对物价传递程度差别并不大,所以香港地区的货币局制度是合适的。
      四、简评与未来研究进展
      随着全球化背景的深化,本领域的研究文献仍从各角度不断发展:(1)早期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宏观角度上,后来发展到以微观领域角度分析为主,近年来宏微观领域因素并重,强调经济结构与政策等宏观因素对厂商定价等微观基础的影响。(2)近年来的研究更为注重各经济体的相互依赖性,考虑开放条件下各种外部冲击,更为全面与系统地考虑外部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及其传递机制。(3)早期文献强调外部冲击对需求的影响,近来的文献从供给视角出发,并从价格链、生产成本甚至竞争效应等角度,更为准确地探讨外部冲击对国内物价的影响途径。
      尽管有关研究工作在不断发展,但已有的研究中对于各国特殊经济发展与结构特点的探讨还不够深入。虽然近年来有文献强调结构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却缺乏能够融入这些特点的理论分析框架。另外,尤其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由于其发展路径、经济结构及政策都较为复杂,相关研究文献对这些特点都涉及得并不全面。关于中国问题的相关研究更只是建立在其他国家研究框架之上,针对我国经济特点的相关研究较少。所以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发展环境与阶段及汇率制度上都有着较为特殊与复杂的特点,故我国对该方面的研究可以借鉴并发展近年来经济相互依存模型特点,着眼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背景,构建能够融入包括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外部因素,并将体现我国当前经济结构、工资成本变化因素、汇率变动路径等特性,全面地构造外部冲击对物价传递机制。从长期来看,政策也应着眼于减缓这种传递效应,以从源头上减少外部冲击对物价波动的负面影响。

作者:刘美秀,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作者:苏应蓉,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稿件来源:《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0期

本文有删节(详情请参见原文)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